比亚迪的天神之眼, 为啥能装到7万级的海,鸥上? 答案,让对手破防了
2月10日,比亚迪发布智能化战略,并且上市了21款智驾版新车,搭载了比亚迪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这套系统目前最高支持高速NOA功能,同时可实现自动泊车、遥控泊车、离车泊入等功能,后期还将实现车主+系统自主学习的通勤模式。从段位上来说,应该是够得上高阶智驾的门槛了,当然最夸张的是,搭载这套系统最便宜的车型,是只有7万级的海鸥。
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C和智驾版“集群”之后,包括华为余承东、长城汽车的魏建军等,都发表了看法,总结起来就是,比亚迪这套系统可能“凑合能用”,或者只是花架子。总而言之,很多业界同行对比亚迪这种做法不甚认同,甚至网上已经流传出某些品牌“狙击”比亚迪的PPT,可以看到,有些品牌就怕比亚迪全系智驾破了“高阶智驾”的迷信,让用户不愿为他们的高阶智驾掏钱了。
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为什么比亚迪的天神之眼C,能落地在7万级的海鸥上,而且还让那么多“友商”破防?
首先就是纯视觉方面,比亚迪天神之眼C采用的纯视觉模式,用到了5个毫米波雷达、12个周身摄像头和12个超声摄像头,从成本上来说,这些设备都是“地摊价”。而根据之前国产智驾芯片厂商地平线发布的消息,已经开始给比亚迪供货征程6智驾芯片,征程6智驾芯片,在纯视觉方面,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之前理想的AD Pro,采用的就是征程5芯片,高速NOA、自动泊车等表现都非常优秀,这套芯片的价格相比英伟达芯片,价格会低很多,这将有效降低成本。
其次就是视觉方案的数据来源,特斯拉采用的纯视觉方案,也要求有大量的数据采集,才能汇总形成大模型,比亚迪的采用纯视觉方案的优势在于,之前上市的车型中,有几百万辆车型都搭载了L2级驾驶辅助,可以帮助比亚迪大量采集行驶数据。通过数据“脱敏”,为比亚迪的智驾模型进行的“数据喂养”,可以说比亚迪的大量车型,为视觉方案提供了大量数据,使得视觉方案越用越好用。
最后就是整体成本了,将天神之眼C装到7万级的海鸥上,不仅考验智驾软硬件的成本控制能力,也考验海鸥的整车成本控制能力,好在比亚迪在核心技术层面从来单打独斗,而是“全军出击”。这一次比亚迪推出21款智驾版车型,价格基本不变,配置还高了,2025年比亚迪的新车销量,极大概率将超越去年的427万辆。那么这么大的产销量,加上纯视觉的软硬件本身“不值钱”,前期成本很快就能摊销掉,这是天神之眼C落地海鸥上的重要原因。
当然更加重要的是,比亚迪并没有极度冒进的去推动城市NOA或者端到端的全系普及,因为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从当前的格局来看,视觉模式应付高速NOA、自动泊车等场景已经绰绰有余,但是安全地实现城区端到端驾驶辅助,难度和风险还是非常大,可能除了特斯拉在海外能做到,其他品牌几乎都做不到。
总而言之,比亚迪通过应用在高速、环路已经很成熟的视觉模式,将高阶智驾的价格给打了下来,可能在国内市场,只有比亚迪这样的体量,才能实现高速NOA落地在7万级电动车上的“壮举”。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些车企和品牌的大佬比较“破防”了,原因很简单,比亚迪“破坏”了人家的商业模式,让智驾有机会成为标配,那人家还怎么挣钱。
(内容来源:环球Tech)
作者: 编辑:邹欣怡
越牛新闻客户端
越牛新闻微信
绍兴发布微信
越牛新闻微博
绍兴发布微博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