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不是比亚迪智驾不好, 而是激光雷达已经卷到了15万以内

2025-02-24 01:01:55

来源:

不是比:亚迪智驾不好, 而是激光雷达已经卷到了15万以?内

20万,买辆带“自动驾驶”的SUV,听起来很酷炫,对吧?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个“自动驾驶”可能只是个半吊子,你会怎么想? 最近比亚迪和零跑的智驾之争闹得沸沸扬扬,也把“智驾平权”这个概念推到了风口浪尖。 表面上看,两家都在推广更平价的智能驾驶技术,让更多人能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但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这背后的故事远比想象中复杂。 这场“平民化”的智驾竞赛,究竟是货真价实的技术普及,还是一场充满营销噱头的价格战?

先来说说比亚迪。 “王朝”系列、“海洋”系列,比亚迪这两年在新能源市场可谓风生水起。 从最初的性价比路线,到如今冲击高端市场,比亚迪的野心路人皆知。 在智能驾驶领域,比亚迪也推出了自己的“天神之眼”方案,从入门到高阶, seemingly 覆盖了各个价位段。 但问题是,比亚迪在中低端车型上搭载的“天神之眼C”方案,真的能称得上“高阶智驾”吗?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没有激光雷达,依赖纯视觉方案,算力也相对较弱,这些都限制了比亚迪中低端车型的智驾能力。 比方说,在城市道路复杂的交通场景下,纯视觉方案很容易受到光线、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识别精度下降,增加安全隐患。 虽然比亚迪强调可以通过OTA升级来提升性能,但硬件上的差距可不是软件就能轻易弥补的。 就好比一台电脑,CPU性能不够,装再好的软件也跑不动大型游戏。

再看看零跑。 这家新势力车企虽然名气不如比亚迪响亮,但在智驾技术上却显得更加激进。 零跑C11,17万的售价,却配备了激光雷达和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高达254 TOPS。 这套配置,已经可以实现部分场景下的高级辅助驾驶功能,比如高速领航、自动变道等等。 而即将推出的零跑B10,更是号称要在15万以内实现城市NOA功能,这无疑是对比亚迪的又一次“降维打击”。

有人可能会说,比亚迪的优势在于价格更亲民,让更多人能体验到智能驾驶。 但问题是,如果这种“体验”并不完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那意义何在? 与其提供一个功能不全、体验打折的“半成品”,不如踏踏实实做好基础功能,提升安全性。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智驾技术本身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没有哪家车企能做到完美。 比亚迪选择纯视觉方案,也有其自身的考量,比如成本控制、算法优化等等。 而零跑激进的策略,也可能面临技术成熟度、量产难度等方面的挑战。

这场智驾之争,最终的赢家是谁,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智驾平权”这个概念。 不要被华丽的宣传语所迷惑,而要关注实际的配置、性能和体验。 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比亚迪和零跑,其他车企也在积极布局智能驾驶领域。 特斯拉的FSD、小鹏的XNGP、蔚来的NAD,各有各的优势和特点。 智驾技术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从技术路线上看,目前主要分为两大阵营:纯视觉方案和融合感知方案。 特斯拉是纯视觉方案的坚定拥护者,他们认为通过强大的算法和海量的数据训练,可以实现比融合感知方案更好的效果。 而国内大部分车企则更倾向于融合感知方案,即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来获取更全面的环境信息。

从功能实现上看,目前L2级辅助驾驶已经逐渐普及,部分车型已经能够实现高速领航、自动变道等功能。 而更高阶的L3级甚至L4级自动驾驶,则还在研发和测试阶段,距离真正落地还有一段距离。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中国市场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到了32.4%,同比增长12.6%。 这表明,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智驾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比如数据安全、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未来智驾发展的重要课题。

回到比亚迪和零跑的智驾之争,我们可以看到,这不仅仅是两家车企之间的竞争,更是两种不同技术路线的较量。 比亚迪的纯视觉方案,能否在成本和性能之间找到平衡点? 零跑的激进策略,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高阶智能驾驶终将成为汽车的标配。 而消费者,也将享受到更加安全、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

展望未来, 智能驾驶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 多传感器融合将成为主流。纯视觉方案虽然在成本方面有优势,但在复杂场景下的感知能力仍然存在局限性。 未来,更多车企将采用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融合的方案,来提升感知精度和可靠性。

2. L3级自动驾驶将逐步落地。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法规的完善,L3级自动驾驶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落地,为消费者带来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体验。

3. 车路协同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车路协同可以通过路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车辆提供更全面的交通信息,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和效率。

4. 人工智能技术将继续推动智驾发展。 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智驾算法的优化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

5.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智驾技术的普及,车辆收集的数据量将越来越大,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将是未来智驾发展的重要挑战。

总而言之,智能驾驶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这场技术变革将深刻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 也为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消费者, 我们应该保持理性, 关注技术的发展趋势, 选择适合自己的智能驾驶方案, 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安全。

乒乓球亚洲杯半决赛赛程媒体专访哪吒配音演员吕艳婷女子新婚被打失明原大连银监局党委书记原飞被开心脏支架会加速死亡系谣言特朗普上任的这一个月美国有何不同被六姊妹老三怼老六爽到了主人离家月余 狗狗听到车声飞奔而来美政府效率部将获五角大楼广泛权限俄方重申普京愿通过谈判解决乌问题

(内容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编辑:曹雨萱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