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暴跌126亿! 中国最大汽车集团“下跪求生”, 遮丑布被扯掉

2025-02-24 02:13:12

来源:

暴跌126亿! 中国最大汽车集团下跪求生, 遮【丑布被扯】扯掉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在汽车产业这场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智能化转型无疑是最为汹涌的一股激流。

各大车企纷纷投身其中,试图在这场关乎未来命运的竞赛中抢占先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汽与华为的合作传闻一经传出,便如巨石投入舆论的深潭,激起千层浪。

毕竟新任总裁贾健旭说的那样,上汽要“学会跪着做人”言犹在耳。

如今上汽却传出与华为合作的消息,这一转变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那么曾经坚守“灵魂论”的上汽,如今是放下了身段,还是迫于形势另有所图?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考量呢?

【陈虹“灵魂论”提出】

2021年,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浪潮初起之时,上汽集团时任董事长陈虹在股东大会上的一番发言,如平地惊雷,在行业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

面对“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的提问,陈虹态度坚决地回应:“上汽很难接受由单一一家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它就会成为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一观点的抛出,清晰地传达了上汽对智能化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与战略判断。

在陈虹看来,智能汽车时代,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灵魂”,车企只有牢牢掌控这一灵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不被供应商“卡脖子”,实现可持续的自主发展。

这不仅仅是对技术主导权的争夺,更是关乎企业在新时代产业格局中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抉择。

2021年,上汽毅然投资3000亿元,全面布局智能电动化领域,彰显了其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的决心与魄力。

上汽还参与联合领投Momenta的C轮融资,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合作关系,为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上汽的困境与转变】

进入2024年,上汽集团的日子并不好过,销量与利润的双下滑,让这个曾经的汽车巨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据数据显示,2024年上汽集团全年累计批发销量401.3万辆,同比下降20.07%,这一销量成绩甚至回到了2011年的水平。

在净利润方面,上汽集团预计2024年净利润为15亿元到1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22亿元到126亿元,同比减少87%到9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亿元到-6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41亿元到160亿元,同比减少141%到160%。

这样的业绩表现,无疑给上汽集团敲响了警钟……

销量与利润的下滑,首先燃油车市场的持续萎缩,让上汽集团在传统优势领域遭遇重创。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燃油车的需求逐渐减少,市场份额不断被新能源汽车所蚕食。

上汽集团长期依赖合资燃油车业务,在燃油车市场的布局过于深厚,转型步伐相对缓慢,导致在市场变革的浪潮中陷入被动。

其次新能源转型缓慢成为上汽集团发展的一大掣肘,尽管上汽早在2006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比比亚迪还早两年推出插电混动技术和车型,但在后续的发展中,却逐渐被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在电池、智能化等关键技术领域,上汽并没有形成独立的优势,产品竞争力不足,难以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再者,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也让上汽集团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各大车企纷纷推出新车型,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大打价格战。

上汽集团为了保住销量,也不得不参与到这场价格战中,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换取市场份额。

而这种策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销售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大幅下降,利润更是暴跌。

除此之外,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也给上汽集团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2024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上汽集团被课以35.3%的最高关税率,远高于比亚迪的17%和吉利的18.8%。

这一政策使得上汽在欧洲市场的成本大幅攀升,竞争力大打折扣,出口业务受到了严重影响。

2024年上半年,上汽名爵品牌在欧洲市场的销量达12万辆,但高额关税的实施,让其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变得黯淡无光。

【“跪着做人”的破局宣言】

在销量与利润双下滑的困境下,上汽集团的新领导班子上台后,提出了“学会跪着做人,才有机会站起来”的破局宣言。

2024年8月,在上汽集团的年中干部会议上,新任总裁贾健旭表示:“要学会跪着做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这一言论的背后,是上汽集团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发展的迫切期待。

“跪着做人”,并非是上汽集团的自甘堕落,而是一种战略上的妥协与转变。

在过去,上汽集团坚守“灵魂论”,试图凭借自身的力量实现智能化转型,在核心技术上不依赖外部供应商。

而市场的现实却给了上汽集团沉重的打击,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中,上汽集团逐渐落后于竞争对手。

此时,上汽集团意识到,一味地坚守自我,可能会让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适当的妥协与合作,或许是实现破局的关键。

从坚守自主到寻求合作,上汽集团的这一战略转变,体现了其在困境中的求生欲望和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

与华为的合作传闻,正是上汽集团寻求破局的重要举措之一。

华为在智能化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与华为合作,上汽集团有望快速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弥补在技术上的短板,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重新找回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这一转变也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上汽集团内部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主研发文化,可能会对与外部供应商的合作产生抵触情绪,如何在内部统一思想,协调各方利益,是上汽集团面临的一大挑战。

另一方面,与华为的合作如何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出现“灵魂”被掌控的局面,也是上汽集团需要谨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毕竟,曾经的“灵魂论”言犹在耳,如今的合作如何把握好度,至关重要。

【华为在上汽合作中的角色】

华为智选车模式,堪称汽车产业合作模式的一次大胆创新与深度变革,其核心特征在于华为对合作车型的全方位、深层次介入。

以智界S7为例,这款华为与奇瑞合作的首款轿车,搭载了最新的鸿蒙4.0系统、智驾ADS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华为途灵智能底盘等一系列华为尖端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使车辆具备更出色的自动驾驶能力和更流畅的人机交互体验,还在底盘调校等传统汽车技术领域,借助华为的技术创新,实现了车辆操控性能与舒适性的双重提升。

问界系列自推出以来,销量一路攀升,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

问界新M7上市后,迅速创下“25天大定5万台、单日大定突破7000台”的惊人战绩,有力地证明了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市场竞争力。

智界S7在预售阶段也表现出色,预订量突破2万台,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华为智选车模式能够充分整合华为与车企的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为消费者带来更具竞争力的智能汽车产品。

上汽与华为合作推出“尚界”品牌,借助华为的品牌光环,能够快速提升新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他们对科技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追求,华为的品牌影响力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对“尚界”品牌的购买欲望。

同时,华为在智能科技领域的创新形象,也与年轻消费者追求时尚、潮流、个性化的消费心理相契合,有助于上汽开拓年轻市场,实现品牌的年轻化转型。

【结语】

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是在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浪潮下的一次重要战略抉择。

从曾经坚守“灵魂论”到如今选择与华为携手,上汽的转变背后,是市场压力与发展需求的双重驱动。

在销量与利润双下滑的困境中,上汽需要借助华为的技术优势,实现智能化转型的破局,重新找回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

新华网汽车在2024-10-19关于《上汽总裁:要一鸣惊人,要跪着做人》的报道

金融界在2025-02-11关于《上汽“放弃灵魂”,“跪着做人”?消息称华为上汽合作敲定,品牌名初步为“尚界”》的报道

新京报在2025-01-24关于《上汽集团预计2024年度净利润15亿元到19亿元》的报道

公示涉农补贴泄露6000多名农民隐私林诗栋获得亚洲杯男单铜牌王楚钦晋级亚洲杯男单4强3岁男孩从27楼走廊坠亡00后警察1条朋友圈获264个赞景区回应雪崩瞬间淹没人群曝关晓彤27岁生日没和鹿晗一起过特斯拉新款Model Y降噪设计引争议U20国足球员赛后无人接受采访乌克兰并无大量稀土

(内容来源:北青网)

作者: 编辑:雷梦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