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爱信6AT成本才8千?, 为啥自主品牌非要研发:双离合。变速箱?
国产车这些年,进步那是肉眼可见的。从外观到内饰,从配置到性能,都有了质的飞跃。可偏偏在“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上,总感觉差点意思。尤其是变速箱,经常成为大家吐槽的对象。有人说,国产车为啥不直接用成熟的进口变速箱,省心省力?也有人说,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买不如造!这自主研发和采购进口,到底哪个更香?
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争论了很久也没有一个定论。支持进口的说,国际大厂的变速箱技术成熟稳定,匹配度高,直接用省时省力,还能提升车辆品质,何乐而不为?看看那些合资车,不也用着进口变速箱吗?而且,自主研发变速箱需要巨额投入,周期长,风险大,万一搞砸了,损失惨重。
支持自主研发则认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就相当于把命脉交给了别人。万一哪天人家卡脖子,断供货,怎么办?大众当年被爱信“卡脖子”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再说,自主研发还能降低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还能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变速箱,岂不美哉?
其实,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一些新兴车企或者技术实力相对薄弱的车企来说,采用成熟的进口变速箱,不失为一个快速提升产品力的捷径。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等不及你慢慢研发。
但从长远来看,自主研发才是王道。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看看那些国际汽车巨头,哪个不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丰田的爱信、通用的Hydra-Matic,哪个不是响当当的?
自主研发变速箱这条路,注定充满挑战。首先,技术门槛高。变速箱技术复杂,涉及材料科学、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多个领域,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其次,研发成本高。研发一款全新的变速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再次,市场风险大。万一研发的变速箱性能不如人意,或者市场接受度低,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国产车企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比如,长安的蓝鲸动力,奇瑞的ACTECO发动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长城汽车更是斥巨资研发了自主品牌的变速箱,并将其应用于旗下多款车型。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变速器市场规模达到了2300亿元,其中自主品牌变速器占比约为40%。虽然与国际巨头相比还有差距,但自主品牌正在快速崛起。
自主研发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先从模仿、吸收、消化开始,逐步掌握核心技术,最终实现完全自主研发。也可以与国际巨头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以奇瑞为例,其自主研发的CVT变速箱,就借鉴了国际先进技术,并进行了本土化改进,最终实现了性能和成本的完美平衡。
当然,自主研发也并非一帆风顺。有的车企在自主研发过程中,也走过弯路,交过学费。比如,一些车企早期研发的双离合变速箱,就存在顿挫、异响等问题,影响了用户体验。
这说明,自主研发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除了技术层面的挑战,自主研发还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国际巨头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自主品牌要想突围,必须在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兴起,对变速箱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国产车企必须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主研发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但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国产车企来说,自主研发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关乎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企业自身的努力下,国产变速箱一定能够实现从追赶到超越,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贡献力量。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些数据: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0.1%,市场份额达到50%。这表明,自主品牌正在快速崛起,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这其中,自主研发的变速箱功不可没。因为它不仅提升了车辆性能,降低了制造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自主品牌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兴起,对变速箱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国产车企必须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主研发,任重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变速箱的未来充满希望。
(内容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 编辑:任雨萱
越牛新闻客户端
越牛新闻微信
绍兴发布微信
越牛新闻微博
绍兴发布微博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