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家中国汽车品牌退出俄罗斯市场。 两年征程黯然,落幕
在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汽车产业变局中,中国新能源品牌Skywell近日作出战略收缩决定。这家2022年高调进军俄罗斯市场的车企,在推出两款车型后突然宣布暂停运营,其短暂的在俄发展历程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了深刻镜鉴。
一、闪电入场与黯然退场的时间线
2022年底,Skywell携纯电车型ET5叩开俄罗斯市场大门。这款搭载204马力电机、NEDC续航520公里的跨界车,曾以约35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8万元)的定价瞄准中高端市场。次年6月,品牌追加推出混动车型HT-i,通过1.5L发动机与电动机的组合实现280马力综合输出,试图构建「纯电+混动」的双线布局。
然而市场表现始终未能突破:
渠道建设停滞:全俄仅建成12家销售网点,且集中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一线城市
营销投入收缩:品牌官方社交媒体自2024年5月起停止更新,线上声量同比下滑67%
产品迭代断层:两年间未推出新车型,现有产品配置未针对俄极寒气候进行适应性改造
二、退市背后的三重困境
2.1 供应链之殇
行业数据显示,Skywell关键零部件本土化率不足15%,电池模组、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依赖中国进口。受卢布汇率波动影响,ET5车型进口成本在2023年Q4同比激增42%,终端售价竞争力持续走弱。
2.2 政策适应性危机
俄罗斯2023年实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规范》明确要求:
低温环境(-30℃)下电池续航保持率≥70%
底盘防腐蚀等级需达到IP67标准
第三方检测显示,ET5在-25℃环境实测续航衰减达38%,成为制约北方市场拓展的关键短板。
2.3 本土化服务缺失
尽管品牌承诺延续售后保障,但现实困境已然显现:
全俄仅有7家认证维修点,车主平均维修等待周期达23天
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库存保有量仅能满足30%潜在需求
三、行业震荡与替代者进场
在Skywell退场之际,俄罗斯新能源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洗牌:
传统车企转型:伏尔加汽车宣布2025年推出本土化生产的Lada E-Commander
新势力卡位:哪吒汽车联合俄本土资本成立合资公司,规划建设年产5万辆的KD工厂
政策风向转变:俄工贸部拟将新能源汽车进口关税从15%下调至5%,但附加「本地组装」条件
专家观察
「Skywell的案例揭示了中国新能源出海2.0时代的生存法则。」俄罗斯汽车产业研究院高级分析师伊万·彼得罗夫指出,「单纯的产品输出模式在复杂地缘环境下难以为继,未来成功者必须实现『技术标准输出+本地化生产+生态体系共建』的三位一体布局。」
随着中俄汽车产业合作进入深水区,这场提前到来的「压力测试」或将重塑中国品牌出海方法论。
(内容来源:光明网)
作者: 编辑:郭浩然
越牛新闻客户端
越牛新闻微信
绍兴发布微信
越牛新闻微博
绍兴发布微博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