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觉醒的年轻人, 开【始扎堆给】扎堆给遥控器套衣:服
人会在很多瞬间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衰老。
比如在某天深夜突然把字体调大一号,或是开始习惯随身携带保温杯。
大家也会在某一瞬间猛然理解上代人坚持了一辈子的生活习惯。
这几年,人们热衷讨论的爱上买黄金、工位养绿植、囤积奶茶袋,背后都能找到上一辈生活哲学的影子。
从“嫌弃”到“真香”只在一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血脉觉醒”流程。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一种更为细微的现象:
对于90后生人来说,记忆里家中的凳子、沙发、电视机、马桶盖等一切生活物件都可以加个套子把它保护起来。
然而,这种“祖传”的生活方式依旧影响着今天的年轻人。
2025年,依旧有很多人在执着于给电视遥控器套保护套。
012025年,大家还在给遥控器戴保护套
这种讨论并不是无中生有。
本以为给电视遥控器套外皮应该已经是上世纪的过时做法,但在电商平台上,各种遥控器保护套的销售数据却依旧火热。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沿袭父辈们的做法,开始研究给遥控器“穿衣服”,模仿起上一辈人的“节俭美学”。
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关于自制、网购毛线遥控器套、贴膜保护的内容。
不过,如今的遥控器套的材质和当年的样子还是有很大区别。
3D打印材质的“大师剑保护套”,更像一种粉丝们自发的自制周边。
硅胶开模的卡通保护套也代替了发黄的塑料皮。
关于遥控器保护套的选择也是丰俭由人,热缩膜成了其中最为便宜的保护方式。
妈妈们钟爱的绣花保护套和爸爸们随手买的发黄塑料皮逐渐以新的形态出现。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今天,技术已经迭代很多版本,但在电视遥控器上,似乎保留着一些守旧的痕迹。
难道说,万物套起来是我们“血脉觉醒”的祖传技能?
02遥控器为什么要套起来?
既然叫保护套,作用自然是保护。
但时至今日,保护不再是大家这么做的唯一原因。
行为是相似的,背后原因却有所不同,以前人是因为爱惜价格不菲的电器,现代人可能是因为“懒”。
年轻消费者既追求实用(保护遥控器按键),又希望通过“穿衣”赋予生活仪式感。
在这个遥控器略显标准化的市场里,遥控器套子像外显的一面,和手机壳背面差不多,承担了一部分个性化的需求。
万年不变的黑色长条状遥控器,也在如痛包、手机壳、美甲一样逐渐成为大家的个性化延伸。
另一个现象则是,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没那么爱看电视了。
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2024年中国电视用户中,25.57%的用户每周使用电视机1次及以下,34.22%的用户每周使用2-3次,仅有15.27%的用户每周使用6次以上。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另一份报告也指出,自2016年以来,中国电视开机率从70%骤降至2022年的不足30%,并在2024年进一步下降。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年轻人没那么爱看电视了。
电视机被长期闲置,遥控器保护套的作用也从保护滑向了“防落灰”。
有网友分享:“记忆里,小时候妈妈会专门用手工缝一个保护套,恨不得用套子保护家里万物。”
“如今一个人在其他城市成家生活,给遥控器‘穿衣服’更像是对家庭记忆的沿袭,给遥控器戴上保护套似乎也标志着自己从青年到家庭角色的身份过渡。”
有的人则专门去网上购买过时的旧款保护套,把新遥控器旧改,建立童年的情感联结。
2025年,大家给遥控器戴套还有很多全新考量:
保护套带来了差异化,黑色的遥控器很容易找不到,而原装光滑外观很容易掉进沙发缝隙里。
宠物经济盛行的背景下,硬质保护壳可以防止宠物狗咬。
软质保护套可以防止积灰,也能防止猫毛在按键时容易进入缝隙。
03套保护套,一代人的“血脉觉醒”
保护套也成为一代人细心生活的缩影,这种特殊的情结传承自上一辈人。
曾几何时,黑白电视等家用电器逐渐走进普通百姓家门,那时家里的第一件事不是使用它们,而是先做个好看套子。
时代在变,人们对保护套的钟情却始终如一。
今天,不仅手机有保护套,充电器和无线耳机也都有自己的保护套,整天肩背笔记本通勤的打工人,往往也会配个轻薄的内胆包,甚至买了新车也习惯先去贴膜。
人们早已习惯给喜爱的、频繁使用的、相对贵重的东西戴保护壳。
所以我们能看到大家费尽心思给谷子、徽章戴上保护套,用热缩膜小心翼翼封存心爱的球鞋、玩具。
TIPS:
套上的不仅是对灰尘的隔离,更是一种认真生活的状态。
(内容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编辑:陆雅静
越牛新闻客户端
越牛新闻微信
绍兴发布微信
越牛新闻微博
绍兴发布微博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