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市值再破万亿, 智驾平权与科技重估"撬动汽车"革命
2022年,比亚迪凭借爆发式销量首次实现市值万亿,当时靠的是新能源车的量产优势。然而,经过近三年的沉淀与转型,2月14日A股收盘后,比亚迪(002594.SZ/01211.HK)股价报收356.05元,总市值再次突破万亿,达1.0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次,市场重估的焦点已不再局限于销量,而是更看重比亚迪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以及智能驾驶生态的全面升级。
科技重估驱动 市场格局重塑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企业不断在智能化、自动驾驶及算力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关注度大幅提升。2025年初,DeepSeek-R1模型的发布标志着“算力平权”理念的落地,重构了全球对中国科技企业的认知。比亚迪以此为契机,率先推出“智驾平权”概念,将原本被视为高端专属的智能驾驶技术,平移至平价车型之上。6.98万元海鸥智驾版的上市正是这一战略落地的最佳证明,显示出比亚迪在短时间内实现智能驾驶技术普惠化的雄心。
智驾战略 助力全面升级
比亚迪此次大举发布的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不仅终结了“智能驾驶等于高价”的市场认知,还为整个汽车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公司推出的三套“天神之眼”技术方案——A、B、C方案,分别覆盖从高端旗舰到平价车型,充分体现了从上冲高端、中攻合资车、到下走智驾普惠的全梯队战略布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天神之眼C方案,通过配置12个摄像头、5枚毫米波雷达和12枚超声波雷达,在保证低成本的同时,依旧能完成导航、车道保持、自主换道及部分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任务。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拉近了与特斯拉等国际巨头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差距,更为行业普及和量产高阶智驾提供了现实路径。
产业链协同 带动整体突破
此次比亚迪市值重回万亿,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企业的积极表现。豪恩汽电、联创电子、伯特利、宇瞳光学、保隆科技以及中原内配等公司纷纷实现股价大幅上涨,显示出比亚迪在智能驾驶和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正在引发全产业链的深度变革。中信证券表示,比亚迪的这一系列举措,将在2025年迎来智能化车型大周期,推动智驾渗透率大幅提升,同时带动算法、芯片、域控、连接器、雷达、线控底盘等供应链企业的崛起,进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三电”布局向智能化生态全面升级。
投资者眼中的新估值逻辑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重新关注,正源于对前沿科技商业化应用能力的重估。尽管比亚迪在2022年和2023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但传统估值逻辑并未完全反映其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化方面的技术突破。方舟投资、摩根士丹利等机构纷纷指出,生成式AI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成本下降,将催生全新的市场红利。比亚迪以100TOPS芯片实现高阶智驾能力,正在终结过去“智能驾驶高价专属”的局面,为其市盈率的进一步提升和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从销量爆发式增长到科技概念的重估,比亚迪的发展路径显示出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从传统制造向高科技融合的深刻转型。如今,凭借“天神之眼”系统和深耕智能驾驶领域的全新战略,比亚迪不仅成功实现了市值再突破,更引发了整个行业对智能驾驶普惠化、科技赋能汽车革命的热烈讨论。
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成本不断降低及商业化应用场景的扩展,比亚迪或将带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新洗牌,而那些未能快速转型的传统车企,则可能在这一浪潮中被迫退出主流战场。
(内容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 编辑:郭浩然
越牛新闻客户端
越牛新闻微信
绍兴发布微信
越牛新闻微博
绍兴发布微博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